李尤、廖曉勇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關于耕地鎘污染土壤綜合治理最新成果
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是一項涉及多利益主體、多層次政策目標、多技術手段的系統性工程。在過去幾十年,各利益主體(政府、農戶、修復公司、第三方評估方)在科學、社會和政治上存在廣泛的分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2013年中國政府啟動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涉及面積最廣、資金量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耕地重金屬綜合治理工程,然而政策引導和工程措施下的環境效益、經濟社會影響、生態健康風險尚不明晰。因此,構建一個考慮各利益相關方的綜合治理框架并開展科學客觀的第三方評估工作是實現中國受污染耕地可持續發展的潛在途徑,有望解決當前面臨的多重挑戰和技術瓶頸。
基于此,廖曉勇研究員所率團隊在湘江流域開展了為期7年的評估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地理分區和污染分級的耕地鎘污染綜合治理框架(IGF),解決了各利益相關方的重要關切,促進了土壤健康、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之間的利益融合,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政策意義。評估證明,通過長周期綜合治理,包括實施針對性的土壤處理措施、作物管理戰略和利益相關者參與協作,土壤和作物質量均得到改善,土壤中鎘的有效性降低了36%,稻米鎘含量降低了57-78%。項目確定治理成功的關鍵特征指標,如閾值和拐點、定義“安全最低標準”等,結果可為后續耕地鎘污染治理和監管提供早期預警指標。IGF通過促進科學、政策和當地社區參與之間的全面協同,推進了可持續發展目標2(零饑餓)、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健康和福祉)、可持續發展目標6(清潔水和衛生設施)和可持續發展目標9(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的宏偉目標,從而加快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研究成果能準確研判耕地污染修復的進展與成效,通過“以評促改”切實保護和提高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同時可為全球類似地區的耕地鎘污染治理及稻米安全生產提供經驗指導和科學決策支持。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的資助和支持。
?
論文信息:
Li,Y.,Tao,H.,Cao,H. et al. Achieving synergistic benefits through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cultivated cadmium contamination via multi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Nat Commun 15,981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626-2
?
附件下載: